<h1>中国书画网</h1>
首 页
网站简介
历代书画家
近现代名家
当代名家
院士展厅
分类展厅
书画销售
人体艺术
书画知识
联系我们
 
最新动态
+ 艺术动态
+ 书画征稿消息
+ 全国展览获奖入选名单
+ 拍卖消息
+ 书画展览消息
+ 书画收藏
+ 艺术争鸣
+ 书画新闻
参展指南
我要参展
参展须知
 
 
 您现在的位置: 大中华书画网 >> 书画知识 - 4亿元名作被疑赝品之争

4亿元名作被疑赝品之争

出自:北京日报    发表时间:2010/7/16 21:22:49    点击率:2815

  6月3日晚,保利春拍现场创造了中国艺术品拍卖的世界纪录——北宋黄庭坚书法长卷《砥柱铭》以总价4.3亿元成交。此前2.3亿元成交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保持了5年的纪录,一下子被提升了2亿元。正在人们为这一天价咋舌时,河南书画爱好者王保良竟提出《砥柱铭》是赝品,并举出三条证据为佐证。而以保利拍卖行为代表的“挺真派”也抛出了台北故宫博物院指导委员傅申洋洋数万言的学术论文,驳斥赝品说。一时间,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,疑窦重重。
  《砥柱铭》是一副什么样的作品?它经历了哪些流转过程?为什么在它拍出如此高价的同时,对其真伪又总是众说纷纭呢?记者通过调查试图为您廓清迷雾。
  ●900年流转路
  《砥柱铭》写于典型的北宋澄心堂大纸上。卷长8.24米,共82行,407个字。从南宋初到清末的题跋长达6.21米,外加卷首的山谷像(黄庭坚自号“山谷道人”),总长近15米。仅次于现藏于美国的18.22米草书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卷。
  《砥柱铭》原为唐代名相魏征所作。黄庭坚非常钦佩魏征敢于直言进谏的品格。遭到贬谪后,他特别喜欢为追随他的年轻学者书写此铭。在《山谷题跋本砥柱铭》后段,黄庭坚有这样一段记述:“余平生喜观《贞观政要》,见郑魏公之事太宗,有爱君之仁,有责难之义,其智足以经世,其德足以服物,平生欣慕焉,时为好学者书之。”而他一生究竟写过多少本《砥柱铭》,现在已不可考。据史料记载,除今天所见的《砥柱铭》外,黄庭坚至少还写过4件《砥柱铭》。
  从题跋中可以看到,这版《砥柱铭》是黄庭坚赠送给友人杨明叔的。据说黄庭坚非常赏识杨明叔的人品学问,杨明叔也极喜爱黄庭坚的书法,并不时向其求索墨宝。在1095年前后,黄庭坚把这幅《砥柱铭》赠予杨明叔。
  从历代题跋和印章上,人们可以看出《砥柱铭》坎坷的流转过程。卷轴上的题跋自宋元至明清,共有26则之多。
  第一位为《砥柱铭》作跋者署名“曲肱寮”。据专家考证“曲肱寮”是宋彭城魏衍的斋名。魏衍之跋虽无年款,但根据其卒于建炎初(约1127年)推算,作跋时间距《砥柱铭》创作至多不过30年。第二位作跋的是曾与秦桧做过斗争的南宋进士汪应辰。南宋后期,《砥柱铭》又为权臣贾似道所得。现在在卷尾左下角的“哉”字旁还印着贾似道的“秋壑图书”收藏印。南宋理宗年间,贾似道权倾朝野,其收藏更为丰富,黄庭坚的另一件名作《松风阁帖》也曾被他收入囊中。
  元天顺元年(1328年),《砥柱铭》为黄庭坚八世孙黄璂所得,此后至明隆庆四年(公元1570年),一直由黄氏家族保存。现在卷尾第7跋至第15跋,便记录了这一期间的收藏情况。
  此后《砥柱铭》为明末大收藏家项元汴所得。项元汴是明代第一鉴藏大家,据说凡经项氏收藏的作品,便可身价百倍。项氏非常珍爱此卷,一口气在上面盖了60多方印章。清朝前期,此卷辗转流传于几位广东藏家之手。20世纪初被南京人伍福收藏,而后流入日本著名的有邻馆。2000年,在台湾寒舍艺术中心王定乾的帮助下,《砥柱铭》流传到台湾藏家手中。今年,台湾藏家将《砥柱铭》送拍至北京保利,一位神秘的中国买家电话竞拍以4.3亿元将其买走。
  ●质疑之声早已有
  其实,自清以来一直有人质疑《砥柱铭》的真伪。就连“挺真派”主力台北故宫博物院指导委员傅申先生也在论文中毫无讳言地表示,“在三十五年前的黄庭坚研究论文中,对有邻馆墨迹本《砥柱铭》的真伪不能遽断而存疑”。这件书法作品为什么会受到这么多质疑呢?
  傅申先生当年的博士论文研究的就是黄庭坚,可以说现在存世的黄庭坚作品,他都亲眼鉴赏过。对于《砥柱铭》的真伪,他也经历过一个“从存疑到肯定的过程”。傅申疑问有二:一是此卷用笔速度比其他行楷快速,出锋爽利迅疾,多纵而少擒,无战颤波折,线质偏于扁薄;二是此卷风格年轻而有俊气洒脱气象,与其晚年其他作品不相合。
  傅申提到,这一点上大陆学者张传旭与他持有相似观点。
  昨天,记者采访了山东大学书法硕士生导师张传旭先生。当记者问到《砥柱铭》的真伪时,张传旭用了“拿不准”三个字。张传旭说,如果从字的外形上看,非常像黄庭坚的字,但从精神气质上看似乎又有点儿差别。
  张传旭说,一般认为行草是一种非常感性的书法形式,而黄庭坚却以一种极为理性的方式写行草,这就是他最不可思议之处。《砥柱铭》运笔较快,似乎并不那么理性。黄庭坚笔力刚劲,穿透力很强,而这幅《砥柱铭》却显得比较脆弱。如果说黄庭坚的代表作像钢筋的话,那这幅作品顶多像竹子。但张传旭又强调,即便是书法大家也存在着不同的发展阶段,不同时期作品的风格也不尽相同,不能以代表作的功力来衡量其所有作品,所以也不能排除这幅字是黄庭坚年轻功力尚不炉火纯青时所作。
  张传旭说,自己曾长时期临摹草书大家怀素的作品,越临摹越觉得那些书法神品是后人无法企及的。“黄庭坚的作品也是这样。我想,即便是明代的书法大家也不可能写出这种可以乱真的伪作。”张传旭说。
   对于王保良质疑的《砥柱铭》中错字太多的问题。张传旭认为,书法家写错字是常有的事,并不能以此作为真伪的论据。“如果是伪作,大概作假者不会写下这么多错字留给后人指摘吧!”张传旭说。
  ●如是真迹4亿不高
  为什么黄庭坚的作品可以拍出4亿多元的天价?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是否也存在炒作和泡沫呢?
  张传旭说,“宋四家”苏黄米蔡中,以苏轼和黄庭坚造诣最高。苏轼天赋奇高,不用怎么下工夫就写得很好。相比之下,黄庭坚天赋不敌苏轼,下的工夫也就比苏轼多。苏轼善写行书,黄庭坚只好另辟蹊径,主攻草书。于是便成了宋以后的草书第一大家。“他们俩交流书法心得像说黑话一样,这样的交流只能在苏黄二人之间进行,连米芾都不行。”张传旭说,这些“黑话”以前他都看不大懂,只是最近几年才渐渐体味出其中的真意。
  俗话说:唐诗,晋字,汉文章。每一个历史时期,都有一种艺术形式被发挥到巅峰。唐代是诗歌,宋代是词,元代是曲,而书法则以晋代王羲之为最。张传旭说:“唐宋以来,还延续着巅峰后的余韵,唐出了怀素、张旭,宋出了‘宋四家’,而宋以后虽然也不乏书法大家,却已经无法复制前人的成就了。”可以说,黄庭坚是一个时代的终结。这也就是他受到历代收藏家推崇的原因了。
  另一方面,唐宋以前的书法作品存世非常稀少,从历史价值看也是它拍出天价的原因。据了解,王羲之的真迹没有一件流传至今,而威震海内外的“三希堂”法帖,只有王珣《伯远帖》是真迹,《快雪时晴帖》和《中秋帖》则为唐代仿品。即便是这样,它们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了。可见,唐宋以前的书法大家作品多么珍贵。“即便是一小幅宋以前的作品,也比大型的现代作品珍贵得多!”
  张传旭认为,宋以前的书画作品每出世一件,对于藏家来说都是千载难逢的机会,稍纵即逝,有实力的藏家不会放过。
  张传旭说:“与西方的艺术品和一些现代艺术品相比,中国古代艺术品价格并不算高。”如果它是黄庭坚的真迹,即便是4亿元的成交价,也无法衡量它的价值。
  ●拍卖行不保真
  是不是拍卖行拍卖的东西就一定是真的?北京市文物局政策法规处处长高小龙告诉记者:“据我所知《文物法》和《拍卖法》中都没有规定拍卖行保证拍品必须是真品的法律条文。”
  高小龙说,艺术品鉴定没有统一的标准,某种意义上说也不存在权威鉴定机构。即便是靠科学鉴定也只能化验出纸的年代和成分,并不能化验出是谁画的。特别是中国古代书画,只能依靠史料和权威专家们的共识作为基本准则。高小龙说,以前他陪启功先生逛书画市场,看到一些落款是启先生的字,他经常问启功,您看这是真的吗?启先生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:“比我写得好。”由此可见艺术品鉴定的困难。高小龙说:“对于一件艺术品的真伪存在一些争议是非常常见的事,但存疑并不能就此认为它是伪作。毕竟,它经历了几百年的流传,经历了那么多大收藏家的鉴定。”
  另一方面,大拍卖行为了自身的信誉,都会有一个资质雄厚的专家班底,一般来说不会知假拍假。历代艺术品投资都具备一定的风险,没有任何一个机构可以保证真伪。专家建议,如果要参与艺术品收藏,藏家最好先做好相关的知识储备。
 
 

 
 
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广告联系 | 本站章程 | 版权声明 | 常见问题 | 联系方式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Copyright © 2008 -2010 汉唐书画网. All rights reserved. 粤ICP备16093847号-1 
总部:中国·北京 事业发展部:广东·惠州  联系电话:0752-2356123 邮箱:zhsh5000@163.com
中国文明网